2017-01-12
长江左岸,汉水之北,来自明清,走过开埠,拥有独 一 无 二的4.7公里,这便是老汉口的传奇商脉,其名“中山大道”。
中段武胜路、汉正街、六渡桥、花楼街、江汉路、吉庆街、南京路;东段以一元、二曜、三阳、四唯、五福、六合命名的路段传承中华文化精髓……。中山大道岁月长河中响当当的商业明珠;汉正街的市井百态,租界区的小资典雅,老汉口的里弄风情……,是中山大道抹不去的岁月印记。汉口这个世界闻名的地理区位,兴旺于此。既可以找到老武汉的市井,更能轻易寻得现代武汉的华贵。
2014年,为了配合武汉地铁6号线施工,武汉大气魄地将这条作为武汉汉口地区的交通要道、百年长街全封闭改造,并于2016年12月28日重现于世。在这条长街,将只允许公共交通通行。于是我在2016年12月27日夜,驾驶一台东风雪铁龙C6,在百年老街开街之前,让C6遇见百年长街。
近百年前的中山大道,远处是当时武汉最高楼——水塔
2年前的中山大道
开街后的中山大道
简要介绍了武汉的这条不一般的街道,开始步入正题。带各位车友走进中山大道
相信很多跟武汉有过交集的车友,一定不会忘记它的一大特色:“吃”!
户部巷过早(早餐),吉庆街宵夜,都曾是武汉人心中“汉味”代表。吉庆街也是武汉的民俗坐标。每当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,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。这里曾是最能体现最地道的武汉市民生活的去处。
夹杂着湖北各地方言的民间艺人,每晚都在此奔波。而我去到另一个城市遇见穿梭于各餐桌上的艺人们,也总会想起吉庆街。好的名字,好的兆头,这也是我把吉庆街作为本次C6拍摄的目的地的用意。
由于封路,只得七弯八拐,绕到了合作路。整条中山大道自三民路起至一元路,相连通的都是原来的租借区。随处都是上世纪初的建筑。
建于1915~1921年 省文物保护单位。1902年,汉口开始设置电话局。
《湖北地名趣谈》载,清朝末年,汉口辟为通商口岸。在紧邻租界的地区,商业兴盛,人口稠密。茶肆、酒楼、杂货铺、金号银楼林立。
民国时期,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,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,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,被称作花楼,这条街也就称为花楼街。
由于交通管制,核心区禁止社会车辆通行。只能走民生路,绕道去下一个汉口经典地段,也是无数孩童时代的老武汉人觉得可爱的一个地名。"六渡桥",请武汉车友用武汉话说“楼豆桥”。亲切至极!
自从听说修建地铁6号线要拆掉"六渡桥"天桥,太多老武汉人都会觉得伤感。武汉话“六”发音是“楼”,而“楼”和“绿”也是同音;“渡”与“豆”同音。所以孩童时代的我们,很天真的就以为这座天桥就是“绿豆桥”。80年代的"六渡桥"天桥。
天桥拆了,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化的交通方式。
武汉标志性地名,怎么少得了合影。武胜路、汉正街、六渡桥。
12月28日不只是百年长街重生,也是武汉地铁6号线通车日。
武汉人心中抹之不去的地理名称。如同北京人的前门、重庆人的解放碑、天津人的劝业场……
远处霓虹闪烁处,是另外一座武汉经典地标:民众乐园。
民国初年,由汉口知名人士刘有才等集资兴建,1919年主要部分建成开业,1920年全部建成。主建筑群是一座临街7层圆顶大厅门楼和两翼3层楼房(“凹”平面),其他建筑还有“雍和厅”(杂技)、大舞台、新舞台以及贤乐巷、协兴里一带的20多栋住房。
70-80年代,民众乐园的地位相当于北京的三里屯
离开童年记忆中“绿豆桥”,此时以10KM时速前行,仔细体会C6行驶在全新铺装的柏油路上,没有一丝杂音。不会有车辆的鸣笛,不会有加塞干扰,只见车道线缓缓划过。此时,似乎整条道路唯我与C6独享。
一块块熟悉的路牌2年之后,再次呈现在眼帘。此时的音乐是柴可夫斯基“天鹅湖”。绝 佳的车感配以经典舒缓的旋律,我不由得再次肯定12月27日的出行,实在正确。
再遇道路封闭。改行多福路、沿河大道至武胜路
以六渡桥作头,以武胜路作尾吧。
极爱这首学生时代就喜欢的曲子。C6车主们,下载吧。安静地享受C6的音响与这首歌曲的结合。符合C6车主们不浮躁、理性、华贵的气质。歌词大意里有关于北极光的语句,此时的12.3英寸液晶屏里显示的图形与光影交换,不正像北极光般炫丽吗?
准备回家了。调取导航模式
汉江大道是才更名不久的一条武汉城市干道。高德地图的更新还不错。
以此图,作为本贴的结束。
这座以月湖命名的桥,优雅、力度、稳定、扎实。它所具有的特质,C6也拥有着。
C6——遇见你的预见
全文完,感谢车友观看。